追循百年历史 践行劳动精神——美术学院开展美术经典作品中的劳动教育专题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论述,明确大学生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在安徽省首个全省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中,美术学院全体学生按年级专业开展了美术经典作品中的劳动教育大讨论主题活动。
在中外美术史上,描绘劳动和劳动者的画作大多凝聚着感人的瞬间,是美术史上动人的风景,古有汉画像砖《弋射收获图》、楼璹《耕织图》、王居正《纺车图》,近现代有罗中立《父亲》、方增先《粒粒皆辛苦》、米勒《拾穗者》、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描绘广大劳动群众的画作。美术学院以年级专业为单位,选取一幅具有劳动教育意义的经典美术作品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作品内涵和影响等。同学们积极主动、各抒己见,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2018级美术学专业的姚明睿说:“米勒用弯腰的动作将农民的辛劳刻画的十分生动,成为我们观看作品时感受艺术形象的重要印象。这种弯腰的动作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不舒服的,这种动作直接反映了农民的辛苦。在绘画艺术史上,米勒的这幅《拾穗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民的艺术形象成为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经典范式,对19世纪的法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了对劳动人民的歌颂。画面中的色彩温润古朴,空间感强,三个人物宛如纪念碑式的刻画,强调了简练与概括,深刻的社会意义融入进绘画的艺术实践,为以后的现实题材和艺术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容。”
2018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付辰丽说:“《父亲》这幅油画,让每位读者的意像中充满了这位纯朴的农人,不禁让我感怀, 这也许是作者对父亲及终年耕作土地的默默感恩。画家笔下浓厚的油彩和西方现代艺术中超写实的手法巧妙地采用了特写构图,精微而细腻的笔触,淋漓的汗水从脸上的毛孔中渗出。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之美。颂歌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
2019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王雪说:“广延渤的人物作品大都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与技巧,《钢铁·汗水》为其代表作。作者从创意、体验生活、写生到完成作品经过了大约三年的时间。他摆脱了此前直接描写炉前工紧张劳动的套式,而通过对四位炼钢工人汗流浃背、解衣透凉、举杯痛饮等情境的细致描写,间接传达了他要表达的主题:优质的钢铁是由工人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通过开展美术经典作品中的劳动教育大讨论,既让大家欣赏到经典的艺术作品,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劳动的力量和美,让美院学子更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梁倚天 图:各班 审核:张美丽)
用户登录